【AI 衝擊金融業】未來 3~5 年恐裁 20 萬銀行職位!

後勤、中台、營運首當其衝,銀行人員該何去何從?

1. AI 來勢洶洶:3~5 年後或有 20 萬銀行職位消失

• 彭博行業研究 (BI) 數據 顯示,全球銀行業可能在未來 3~5 年內裁員多達 20 萬人。

• BI 報告指出,受訪的資訊與技術官普遍預期平均 淨裁員 3%,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人預測裁員幅度可能高達 5%~10%。

2. 後勤、中台、營運三大部門首當其衝

• 重複性高、例行性強 的工作將面臨最大威脅,如後勤支援、中台與營運等。

• BI 資深分析師 Tomasz Noetzel 指出,許多 「認識你的客戶 (KYC)」 等程序也可能逐漸由機器人或 AI 來取代。

• 不過,這並不代表所有職位都會被「一刀切」;Noetzel 強調,「AI 會帶來勞動力轉型,而非完全消滅工作」。

3. 華爾街大咖們的看法

• 參與調查的對象包括 花旗集團、摩根大通、高盛集團 等。

• 花旗集團 在 6 月的報告曾提到,銀行業面臨的 AI 衝擊可能超越其他產業,因為銀行多達 54% 的職位具高度自動化潛力。

• 摩根大通 人工智慧主管 Teresa Heitsenrether 表示,採用生成式 AI 主要目的是「增強」工作,而不是全部替代人力。

4. AI 帶動盈利:預估可讓銀行稅前利潤提升至多 17%

• BI 預測,到 2027 年,因 AI 推動生產力提升,銀行稅前利潤可望增加 12%~17%,相當於帶來 高達 1800 億美元 的額外獲利。

• 八成 受訪者認為,未來 3~5 年 內,生成式 AI 可望讓生產力與收入 提升 5% 以上。

5. 未來銀行版圖:工作消失?抑或轉型?

• AI 與自動化絕對不是「革命性一刀切」,更多是「工作內容優化、角色調整」。

• IT 系統升級:自金融危機後,銀行便不斷進行 IT 系統現代化,而新一代 AI 工具更能進一步加快流程、降低成本。

• 長期發展:金融業將朝「高附加價值」與「策略決策」方向前進,重複性工作勢必越來越少。

【結語】

AI 正迅速影響銀行業的未來樣貌,「人力+機器」的協同模式,或許才是長久之計。即便有部分職位被取代,但更多的角色將被重新定義。面對這股浪潮,金融機構與從業人員能做的,就是及早做好數位技能的升級與轉型,抓住 AI 帶來的新機會。

延伸閱讀

• 生成式 AI 如何改寫企業流程?

• 金融市場 AI 採用趨勢與成功案例

• 學會靈活運用新工具,轉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